
在本赛季的欧冠半决赛,阿森纳再次向巴黎圣日耳曼挑战,但最终以0-1和0-2的总比分惨遭淘汰。两回合的失利显示出阿森纳在面对巴黎时的攻防弱点,尤其在进攻端的无力。按照常理,阿森纳和巴黎的对决应该是一场传控足球的较量——阿尔特塔的阿森纳秉承瓜迪奥拉的战术理念,而巴黎的主教练恩里克则代表着巴萨的战术体系。然而,巴黎的踢法却更像是一支英超球队,而阿森纳在进攻上则显得力不从心。
回顾阿森纳本赛季的表现,球队在足总杯输给曼联,联赛杯输给纽卡斯尔,欧冠输给巴黎,甚至在英超的冠军争夺中也落后于利物浦。连续三个赛季未能捧起任何一座重要奖杯,尽管阿森纳在联赛中的表现依然强劲,目前仍有机会获得联赛亚军,但四大皆空的结果无疑给球队带来了巨大的质疑。那么,阿森纳到底距离冠军差了什么呢?
首先,从联赛表现来看,阿森纳本赛季取得了13场平局。这意味着,在39个联赛积分中,他们丢掉了26分,这种进攻乏力的表现直接反映了他们与顶级冠军球队之间的差距。如果对阵利物浦、曼城等豪门能够接受平局,那么与埃弗顿、曼联等球队的平局,则凸显了阿森纳攻坚能力的不足。
而在阿森纳与巴黎的比赛中,巴黎的进攻策略值得关注。一个定位球进攻,巴黎通过巧妙的心理战打破了阿森纳的防线。巴黎的6名球员进入禁区,虽然只有2人向前跑去抢点,但通过这一布局,他们成功地将阿森纳的防线压成了一条线,解围后巴黎的4名球员则等待着第二落点。这一战术逼迫阿森纳更加压上进攻,从而暴露了防线更多空隙。
反观阿森纳的进攻,问题尤为突出。阿森纳在比赛中依赖边路进攻,但中锋位置空缺严重,使得巴黎的后防线能够轻松应对阿森纳的边锋。尽管阿森纳在边路有不错的传中机会,但中路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抢点,尤其是在禁区内,阿森纳的进攻陷入了单打独斗的局面。赖斯虽有一记精彩头球接近破门,但整体而言,阿森纳的进攻机会寥寥无几。
阿森纳的边路进攻屡次被巴黎封堵,数据显示,巴黎在比赛中尝试了39次抢断,主要集中在禁区两侧。巴黎通过2人包夹的方式有效制约了阿森纳的边锋,萨卡即使突破成功,传中后的抢点机会也十分有限。缺乏中锋牵制的阿森纳,禁区内几乎没有威胁。即便如此,阿森纳仍在比赛中尝试了27次传中,但仅成功9次。第一落点常被压制,而第二落点的队友也未能及时跟进。
阿森纳在进攻端的另一个问题是依赖边锋的个人能力。上图显示,阿森纳在比赛中尝试了20次过人,几乎都集中在禁区两侧。虽然边锋个人能力不错,但阿森纳的进攻缺乏中路的支援,导致即使突破边后卫,仍然需要面对中后卫和后腰的双重防守,这让进攻难以突破。
如果阿森纳能在中路增加一名中锋牵制对手,进球的机会可能会增大,也能有效减轻边路的压力。然而,阿尔特塔目前却在依赖哈弗茨这种活动范围广泛的前腰角色,而非一名固定的中锋。瓜迪奥拉曾在几年前使用过类似的战术,但在过去的两个赛季里,瓜帅已转向了哈兰德式的中锋战术。阿尔特塔仍然延续了过时的战术体系,未能调整。
如果阿森纳决定在中锋位置上做出改变,问题依旧复杂。哈弗茨的回撤拉开了中场的空间,让阿森纳可以在对抗传控体系时取得优势。但如果加入中锋,阿森纳的中场优势将被削弱,后场出球的流畅性也将受到影响。这种阵容的双刃剑效应,令阿尔特塔不得不在进攻与防守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。
阿森纳的战术体系已经使用了两个赛季,但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是否该考虑调整战术,增加中锋战术,重构后场出球呢?这是阿尔特塔需要解答的关键问题。